财富的真相
财富的真相
最本质的生产资料,无非是知识和时间。最为关键的是,无论知识还是时间,本质上都是来自自身的。于是大家都得用自己的知识和自己的时间,作为自己的生产资料去从事自己的生产,而后拿出去交换,得到钱,然 后 ,还是要用自己的知识和自己的时间去把自己的钱积累成自己的财富。
其实,现代人面临的真正的困难并不是花钱,而是花时间去学习、思考、践行、观察、
再学习、改良,这一系列重复的行动,都很耗费时间。
我当了一辈子老师,从未见过有人会因为钱或者智商在学习这件事上失败,几乎百分之百的失败都来自同一 个原因,一 个格外简单又出奇一致的原因:不肯真花时间。仅此而已,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民族,甚至也不分种族、国界和时代。失败者的态度也惊人且普遍一致,他们变着花样不肯承认真正的原因,只说自己“没有天分”什么的。
时 间 ,也许是天下极为罕见的公平资源。首 先 ,时间对任彳可人来说都是等速的;更为重要的是,每个人在出生的时候,无论是谁,都被自动赋予了大致相等的量
即每个人自己的寿命。
然 后 ,无论你用还是不用,它都会一点一滴地流逝 。再换个角度看,在时间这个生产资料面前,没有人 可 能 是 “富二代”。知 识 ,是另外一个罕见的公平资 源 。无论是谁,都 要 头 学 起 ;无论是谁,只要学习就都要耗费时间。知识面前,实 际 上 也 没 什 么 “富二代,
思考决定选择,选择决定命运。很多人的问题在于 ,从一开始可能就没想对,所以也没选对,于是,到最后怎么吃亏的都想不明白。当然,更可怕的是,很多人压根就不用自己的脑子认真思考。
有谁天生是有效生产的设计者或组织者呢?古今中外都一样,知识需要学习,而学习的途径有且只有一条 :先去做有效生产的被组织者。过去这叫学徒,现在叫打工人。
自己的想法
程序员也是被组织者,跟工厂流水线工人一样,都是被组织者,
正规教育体系培养的主要是生产或制作的被组织者,而非有效生产的设计者、组织者和销售者。
社会越发达 ,市场越大,商品服务种类越丰富,销售就越是制作者的刚需。所以,很多销售岗位都是有“业绩提成激励机制”的 ,赚多少,看业绩。而其他岗位,如行政、会计、后勤等,薪资基本上都是固定的。
所 以 ,想要赚钱多一点,应该优先选择做销售。
这本身就是知识,很重要、很关键的知识。可惜,绝大多数人不知道,或者不接受。很多人不喜欢销售自带的“乙方”属 性 ,于是连带着讨厌做销售,甚至认为那是牺牲尊严来换取金钱。不值得劝说,不值得争辩,人生的路都是自己选的
自己的想法
我也看不起销售,这是我的狭隘
从发展到盛行已经差不多 3 0 0 年的现代教育体系,重点培养的并不是有效生产的所有者、设计者和组织者,也不是销售者。它所培养的,主要是生产的被组织者,或者生产的间接参与者。总而言之,它不是以生产为导向的,也不是以生产为中心的。
加上教育内容与有效生产脱芾。一批又一批从学校里走出来的成年人,大部分都不懂生产、脱离生产,甚至主动远离生产或者厌恶生产。于是,绝大多数人在不知不觉间,花费了巨量的金钱和海量的时间,把自己变成了收入注定相对低的人群。
人生可以有很多追求。钱 也 好 ,财富也罢,的确不是也最好不应该是人生的全部。可问题在于,凡事总有 个 先 后 ,先学会必要的生产知识,才能通过生产过上好日子。否则,生活艰辛的情况下,所有的追求都会变得苍白。每个人的时间都有限,于是把时间花在哪里很重要 。很多人的确花时间生产了,却不幸从事的是无效生产 。同样的道理,很多人也的确花时间学习了,却不幸学的是无关生产的东西,所以才赚不到钱。
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从未直接从事过生产,所以他们就不可能教育自家孩子如何生产;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从未从事过销售,所以他们也不可能教育自家孩子如何销售 。最神奇的是,这两样东西恰好都不能,也不用指望教育体系,要么靠家长言传身教;要么自学,而后再作为家长言传身教
另外一个重点值得反复提醒:无论是物质财富还是精 神 财 富 ,到最后,全部都来自花自己的时间获得的知 识 ,即一生中能拥有的一切其实全部都出自于自己的时间。
把时间直接卖出去肯定是最不划算的!人群之中,9 9 % 的人靠直接出售时间来获取收入
可 惜 ,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的个人商业模式,就真的只是在把自己的时间不经任何加工直接卖出去。然后 ,只在这个层面拼命地卷,比谁的时间单价更高,仅此而已。
整体算下来,在 7 0 年的生命过程中,可以直接出售的时间差不多也就 1 0 % 而 已 !在能直接出售的时间那么少的同时,还要把它以那么低的价格出售,实在是不划算。当 然 ,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刚开始的时候都可能要有一段时间迫不得已地直接出售自己的时间。但无论如 何 ,都要想尽一切办法摆脱这种最差的个人商业模式
8 学校里不教的生意经
客户终身价 值 (Customers' lifetime value) 客户终身价值是指,你在一个购买你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客户身上一辈子能赚到的利润。
时间成本反向评估
9 钱作为一种社会账簿
钱 是 一 种 “社会账簿”。钱是我们用商品或者服务交换而来的,我们交换的对象是整个社会,它由很多提供和需要商品或服务的人构成。我们拿回来的钱,本质上是整个社会因拿走我们的商品或服务,而给我们打的“欠条”。于是,拿着欠条的人 ,就成了整个社会的“债主”。将来,债主可以用这些欠条要求整个社会恰如其分地偿还债务。
钱其实是整个社会的债务.
10.钱可能是万物的存储
钱存储的除了物资、人力之外,还有自由。有钱就意 味 着 有 择 。选择意味着机会,也就意味着自由。自由的真正价值,比 起 “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或 者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来说,更 体 现 在 “我可以不要什么”或者 “我可以不干什么”。
如果你有足够多的钱,那么就可以购买任何必需的商品或服务,以至于不需要耗费自己的时间去生产,那你的时间就有了富余。如此看来,攒钱其实就等于“攒命”呢 !想 通过 “炼丹”去延年益寿,虽然神秘却从未有人成功过;可攒钱这事对普通人来说,就太简单、太实在了!
钱事实上可以存储任何东西,那么,钱当然也可以是生产资料的存储方式。再换个说法:钱就是生产资料。并 且 ,它同时还是选择的存储方式,所以,不得不说:钱是最灵活的生产资料。
11.钱有两个不同的用处
对大多数人来说,钱只有一个用处:消费。很 遗 憾 ,这也是为什么绝大多数人无法财务独立或者说财富自由的最根本原因。因为他们几乎从未认真思考过钱的第二个,并且是远比第一个重要的用处 :投 资 。
钱是最灵活的生产资料。那么,顺着这个思路 ,请 问 :用生产资料做什么最恰当呢?当然是生产!即投资—— 用钱赚钱
12.用钱生产的根本原理
投资的本质其实就是放贷收息。甚至,金融的核心不过就是利息;而整个金融市场事实上就是由且只由利率驱动的。
资金和时间一样,是排他性资源。也就是说,它们的使用都有机会成本。你可以用你的资金去购买任何必要的生产材料,再用你的知识和时间去生产,而后,你把你生产出来的商品或者服务卖出去,你就可以赚到钱。可是,你把资金借给我了,你就失去了自己生产的机会,所以,为了公平起见,我应该在归还本金的时候,还要加上适当的利息,作为你的机会成本补偿。
| 利息是资金的机会成本补偿。
风险藏在时间里,或者反过来说,未来充满了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展开,风险总会出现 ,或大或小,别说利息了,万一连本金都收不回来就麻烦了。所 以 ,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一样,债权人或者放贷者花最多时间研究的,都是如何尽量规避风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债务人是否合格。债务人要么必须有足够的柢押物,要么必须有足够好的信用
13.麻烦不断的民间借货
民间智慧有很多,比 如 “借三不借二”或 者 “救急不救穷”。不管这些建议有没有道理,现在的你和之前的你不一样。所以,你只要用一个简单的原则就可以避开绝大多数的陷阱:借钱生产,可以考虑;除此之外 ,都不行。借钱消费?想都别想。理由既简单又无可辩驳:钱 ,更恰当的用处只能是生产。借钱还债?更不可能。已 经 有 过 一 次 “还不上”的记录了,还有什么信誉可言呢?
但这时应该坚守第二个简单的原则:柢押贷,可以考虑;信 贷 ,想都別想。必须有足够的(即超额的)抵押物作为还款保障,利息可有可无;否 则 ,绝对不行 。信用这个东西,于藏在时间里那么多且大的风险面前 ,总是不堪一击
万一,出于种种原因,你实在拒绝不了,前两条原则都被打破了。那么就要狠下心来,绝对不能借,干脆直接送一部分。这钱送出去了,就意味着,你从一开始就决定不可能再往回要。现在,唯一要考虑的是,你有能力送出去的量到底是多少?
14.复利才是合理的现象
我从你那里借了一笔钱,谈好了年利率是 1 0 % ,那么 ,一 年到期之后,我理应还给你 1.1x(x 是我从你那里借来的本金),到期我就还给你了。这时,可以认为这笔借贷的利息计算方式是单利。可如果到期之后,我并没有连本带利全部偿还给你 ,而是决定延期。那么第二年到期的时候,我理应还给你的是 1.1 x 1.1x=1.21x ,因为我相当于是在新的一年初始,向你借的本金是 1.1x,与此同时,从第二年初始 开 始 ,你承担的机会成本也的确是 1.1x ,而非 X 。而第二年的利息计算方式其实还是单利
15.股权其实约等于债权
过 去 ,企 业 (规模化的生产者)借钱的时候,因为没有现代化的金融市场,所以只能靠抵押去融资。但有了金融市场,也就是股票交易市场之后,企业多了一个融资方式:通过售出部分股权换取资本。作为放贷者,即用资金作为生产资料进行生产的人 ,突然之间多了一种放贷方式,就是买股票。以前是在收取抵押物的同时拿回一个欠条,而后到期找对方偿还本息。现在呢,拿回来的股票相当于既是抵押物,又是欠条。这些股票和传统的欠条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股票既可拆分又可交易,放贷者过去拿到的抵押物,比如房产或者地产,很难切分转让。难道可以把一套房里的某个房间或者某个角落单独卖出去吗?股票却不一样,可以随时选择卖掉 1 0 % 或者 3 0%
16.投资与投机的根本区别
事实上 ,并非所有的交易者都是投资者。只有极少数交易者奉行长期持有策略,而剩下的绝大多数交易者都在频繁交易
那 么 ,区别究竟在哪里呢? 只有投资者把时间当作生产资料的必要组成部分,而交易者中的绝大多数 ,我 们 不 妨 称 其 为 “投机者”,他们的生产资料里没有时间
而时间是什么?时间不仅是生产资料,它还有另一个同样重要的定义:
| 时间是发展的唯一路径
所 以 ,仅仅这么一个差别,导致交易者们在同一个赛场里玩着截然不同的游戏。投机者参与的实际上是我认为有限游戏中最差的一种,叫 作 “零和游戏”:赚到的钱 ,其实就是别人亏掉的钱。而投资者不一样,他们如若成功,赚 到 的 是 “发展的结果”,他们所参与的,实际上 是 一 种 “无限游戏”。
我的思考
钱作为生产资料,需要经过足够的时间,才能变成钱,所以投资者一般都信奉长期注意,投机者则是频繁交易。
17.投资风险的镜像效应
一切的投资本质上来看其实都是收息。只不过,放贷的方式不一样而已。
不仅要借出,还要借足够久的时间。所以,天下压根就不存在没有风险的投资,因为风险藏在时间里。只要时间足够久,风险一定会出现。
投资的核心目标和核心优势都是为了摆脱自身的时间限制。不投资的意思是说,终身只用自己的时间去拼 ,那 可 真 的 叫 “拼命”啊。
如果有机会购买全世界最佳企业的股票,那这种投资太美好了,仅 “它肯定能跑赢我作为普通人的生产效率”这一个理由就足够了,更何况还不用花自己的时 向 。更美好的是,全 世 界 最 好 的 企 大 概 率 已 经 上市 ,并且几乎所有人都看得见、都知道。为什么呢?因为早就有很多聪明人帮我分析过了,“苹果”很好,“网飞”“亚马逊”“特斯拉” “微软”等也都挺好。这不用我去论证,也没有人可以反驳,就算有人反驳也可以不理会
普通人选择股票的方式很简单,首先是在生活中尽量选择最好的商品。然后,不仅购其商品,还要同时买其股票 ---- 没了。
普通人有没有办法轻松躲避所谓的风险呢?有 。
通常普通人很难直接做到长期持有策略,毕竟,谁都不大可能从一开始就有足够量的资金一下子扔在那里不管不顾很多年。长期持有策略有一个终极改良之法,叫作“定投策略”。
其 实 ,真正能降低股市风险的,更重要的是社会技术,与之相比,个人纪律事实上影响微不足道。
18.简单的威力出人意料
很多时候,正确且有用的道理往往是极其简单的。
然而,简单并不意味着广为人知或者广为接受。
历 史 上 最惊人的例子就是“复利”。它事实上是一个极为简单的东西,别说今天享受义务教育的小学生能懂,就是几干年前连文字都没有、连钱都不存在的时候 ,当人们借谷子的时候也能想明白。
19.时间事实上相当充裕
善待自己的时间吧。
把时间花到哪里最值?只有自学。自学什么呢?根据重要程度依次是生产知识、销售知识、投资知识。其他知识也不是不学,因为除了物质财富之外, 我们的确也需要精神财富。
然后呢?我们就能做更多的事,即 所 谓 的 “花掉时间赚到钱、做更多的事”。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医疗环境的改善,在过往的一小段时间里 ,全球范围内人们的平均预期寿命大大延长。
我的思考
有了钱,你就能活得更长,做更多的事情。
20.全球经济水平总体持续向好
一方面,是我们所拥有的时间实际上相当充裕 ;另外一方面,是我们的生活成本,尤其是生存必需的成本,事实上一直在持续降低。这主要源自生产效率的加速提局。
21.生产、销售、投资的可能
对普通人来说,更重要的是锻售机会的增长与普及。
中国互联网普及之后(其实也只不过是最近 2 0 年的事 情 ),全球出现了同样的趋势:人人都可以销售。
微信公众号和微博都是销售平台
全世界都一样,自媒体的商业模式本质上全是销售 ,要么投放广告,要 么 “带货”。突然之间,互联网打破了物理距离的限制,好一点的自媒体所拥有的流量都可能超过任何一个一线城市里百货商场的人流量。突然之 间 ,销售渠道和销售场所的构建,竟然不需要成本高昂的场地了,也不需要相对优越的位置了,甚至完全没有上限,还有可能跨越国界。越来越多的人,在不知不觉之间已经变成了商人。相对于遥远的过去,这是多大的进步啊!
换言之,当前普通人的销售机会,无论从种类还是从规模来看,是 10 年前无法具备的。
再来看投资
遥远的过去没有金融市场。而整个社会技术趋于成熟 ,只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情。于是,理论上人人都可以投资,人人都可以突破自身的时间限制。于是,普通人有今天这样的投资机会,再一次,只 能 表 述 为 “时代的恩惠”。
22.个体时间的实际形状
人们在不知不 觉 间 把 “时间”理解为一条射线,从自己的出生指向未来。
(其实不是的)
时间就好像是个容器,里面装着的是过往到现在经历过的所有人、做过的所有事。显然,每个人的时间容器大小不一 。时间这个容器有起点和终点,但在起点和终点之间,时间更像是一根管道,而不仅是一条直线。有的人单位时间里做的事情比别人更多,效率更高,那么,此人的时间和别人的时间不一样,直径更大,管道更粗;有的人在很长时间里什么有意义的事都没做,那么,此人的时间在那段时间里,只不过是一根直线而已
到最后,大家相互之间可以比较的,不是长度,也不是面积,而是体积。仅比较一维的长度,能有多大差异呢?如果比较每时每刻的面积呢?那差异就大了,人和人的生产效率大不相同,十倍甚至数十倍的差异也并不令人惊讶。然 而 ,实际比较的甚至不是面积,而是体积,那差异可就太大了,难以想象。生产效率的提高,事实上是有复利效应的,只是很多人不相信而已,也有很多人费尽口舌向别人证明相信复利效应太天真甚至太愚蠢
我的思考
做有积累的事情,实际上就是在复利。
健身锻炼,
持续提升自己的技术
23.如何做到做更多的事
花掉时间赚到钱之后,我们要做更多的事。
可 是 ,关 于 “做更多的事”,实在是很难有统一的标准或者大一统的价值观。“还有诗和远方”,倒是一种说 法 ,不 过 ,我更喜欢一种朴素的说法“做个更有用的人”,仅此而已。
首先当然是对自己有用,懂得如何从自己的时间里挖掘一切,无论是物质财富还是精神财富;而后,要对家人有用,能养家糊口,能让家人安心快乐,能教子女正常成长;再然后,还有余力的话,要对朋友有用;还有余力的话,要对社群乃至社会有用。到最后,这个世界总有很多伟大的人物,他们对整个世界都有用。
我的思考
雷军的思考可能也是如此
雷军和李笑来,他们都是在一个领域呆了一段时间之后,跳到另一个领域,本质上是因为,世界是一直都处在变化之中的,长期的呆在一个行业里,时间长了,很容易就落后于这个世界真正的潮流
时间自由并不见得能够自然而然地让人做更多的事。毕竟,这世界上有很多人,时间多到不仅以浪费,甚至还 要 “杀掉”的地步。
我个人的观察和总结是:I 只有通过提高生产效率获得的时间自由才可能自动保证“做更多的事”。
因为对没有生产能力的人来说,时间只不过是一条射 线 ,瞬间是没有面积的,长期时间是没有体积的,时间更不是什么生产资料。于是,时 间 只 能 “无聊”,无 聊 到 “浪费”都不舒服,必 须 到 “杀掉”的地步。对有生产能力的人来说,时间这个东西实在是太美好了,它可以用来造任何东西,做无数的事情,甚至连亲情或者爱情都可以用时间“酿造”。并且,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时间的可能性更多、更大。“无限的可能”不就 是 “罕见的自由”吗?
我的思考
用时间可以制造任何东西
我应该做一个有生产能力的人,用我的时间生产东西。
24.反作用于生产的因素
如果你是生产者,甚至是有效生产者,或者哪怕只是一个有志于成为生产者的人,那么你就要知道有一些东 西 是 天 然 “反生产”的,绝对不能碰。首先是毒和赌当然,比毒和赌更为普遍的是虚荣。“虚荣” 的定义可以非常清楚:用来消费的钱并不是通过自己生产赚到的,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富裕指数等于生产收入除以消费支出
如果一个人的富裕指数= 1 , 那么此人不穷不富;如果富裕指数< 1 , 那么他贫穷,富裕指数越小越贫穷;如果富裕指数> 1 , 那么他富裕,富裕指数越大越富裕。很简单、很直接、很清楚。
25.贫富差距是不可避免的
NetLogo 用于模拟人类社会的贫富演变,人口演变,真的很有意思
贫富差距是不可避免的
贫富差距是从一开始就无法避免的,因为资源分布天然不均。
26.对现状不满的根源
在事实上人类史上最好的时代里,竟然有很多人持有末曰世界观。
本质原因,是因为社 交 网 络 前 所 未 有 地 展 示 并 放 大 了 真 实 的贫富差距。更大的关键在于,体会到差异之后,却找不到解决方案。
对网约车,和外卖骑手和描述∶
之前就做了很差的选择—— 为了直接出售自己的生产资料而接受教育;失败显露之后,进一步做出了更差的选择—— 继续直接出售时间这个终极生产资料,并且选择的还是根本就无法持续学习的工作。
没有人教他们生产、销售、投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到最后社会上极大比例的人心理上直接鄙视生产、鄙视销售、厌恶投资。然后在做出最差选择的同时,因为最差的选择所获得的最差结果而出离愤怒,抑或无可奈何。
而 所 谓 的 “戾气”,不就是无可奈何的出离愤怒吗?
贫富差距最初的确只是自然现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社会的进步、发展的持续,今天的贫富差距已经越来越出自生产效率的差异,至于最初的资源分布不均早已不再是关键因素,更不是决定因素。
一 方 面 ,我们有足够的时间 ,使我们有足够的机会,用足够低廉的成本获得足够有效的知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有足够的时间,让我们有机会重新来过。
我的思考
现在就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不要抱怨贫富差距,不要抱怨自己的出身,闷头生产就够了。从自己的时间里挖掘出财富就够了
27.提高效率的基础原则
我们的时间,每时每刻都是一个圆,效率就是它的直径。到最后,一个人的时间体积取决于他的效率。也就是说,效率决定财富。
提 高 效 率 (尤其是生产效率)最有效的方法分别是持续自学、 长期践行和专注内部。
这世界真正的速成只不过是朴素的学习啊!
能把整个人类用那么长时间才搞定的东西,直接拿过来迅速建设我们自己的大脑皮层,多好玩、多开心啊
因为学习就是攒时间,学习就是攒命,学习就是延年益寿
自学这个动作,要尽早掌握 ,然后要做一辈子,因为那是开发时间这个终极生产资料的最佳方式
学习这个动作,实际上至少包含学、练 、用 、造这四个层面。所 以 ,只学不用是浪费时间,也是绝大多数人学习失败的根本原因。学到了就要用,学到了就要践行 。践行的过程,实际上是提高效率的唯一途径。通过大量的迭代(不仅仅是重复),不断积累、不断改良。效率永远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效率这个东西,只能是发展出来的。
从一开始就建立严格的筛选机制,尽量只挑值得做很久很久的事。仅此一条,就能引发天壤之别。因为一上来选的就是值得做很久很久的事,所以,自然而然地只能长期践行。又因为的确做了很久,自然有积累,自然有改良,效率自然有发展。什么事值得做很久很久啊?就是那些有积累效应的事情。真的很巧,生产、销售 、投资以及自学,都有积累效应。
除了持续自学、长期践行之外,还有就是专注内部 。值得关注的外部,事实上很少,因为外部的绝大多数事情与提高自身生产效率毫无关系。沃伦 •巴菲特说自己不看新闻,我认同他这个决策,却有不太一样的理由:因为关注新闻需要时间,可与此同时,它消耗了我的时间却并不提升我的生产效率—— 这是 1 0 0 % 亏本的买卖,不能搞。
生活中一定会发生这样那样的意外,会遇到坏人,会遇到坏事,但它们都是外部因素。它们存在或者出现本身已经破坏了我的发展,绝对不能让它们进一步吞噬我那终极的生产资料。毕竟我的所有财富,不管是物质财富还是精神财富,全来自我的时间,或者准确地讲,来自我的时间的体积。我哪有什么时间可以浪费呢?又有什么道理浪费在它们身上呢?时时刻刻,专注提高效率才是正事
我的思考
真的好深刻,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高效地利用我自己的时间
28.比较才是开心与否的关键
开心和伤心的根源是什么?因为晡乳动物的记忆逐渐发达起来,有记忆了,就带来另外一个东西 :比较。满足与否,不是开心与否的关键,满足与否常常只是是否要为了满足而采取行动的关键。比较才是开心与否的关键。甚至可以说,是因为有了记忆,所以才天然有了比较;而在有了比较之后,才有了开心与否的差异。现 在比过去好,嗯 ,开 心 ;现在比过去差,I 唉 ,不开心、伤心、闹心。从这个角度望过去,我们甚至可以说,“心 ”这个东 西 ,就好像是长在比较上的,没有比较,心这个东西 ,就干脆没有存在的必要,既不需要开心,也不需要伤心
时代变了,突然之间就变得完全不一样了。哪儿不一样了呢?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整个世界进步的速度加快了。
整个人类的平均寿命加长了
科学的本质就是不断改进的假说,这也是科学方法论的核心。于是,整个科学技术发展史都在向我们普及乐观的根据。我们的确看到了科学技术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起来、一步一步改善的,不仅自身变得越来越好,也使得整个世界因为它的发展而越来越好。
29.思考的时间跨度的影响 --- 神文章
不仅是生活安全,连金融安全都在不断改善中。2 0 1 8 年开始的经济衰退、2 0 2 0 年突然出现的新冠疫情、2 0 2 2 年全球范围内出现的青年失业率提高等现象,让悲观情绪四处蔓延。事实上,他们只是没有把“思考时间跨度”拉得足够长而已。一旦把它拉长到一定程度,能看到的就是截然相反的景象:无论如何,我们都生活在最好的时代,并且发展一如既往地势不可当。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异,其实来自人们的思考时间跨度各不相同,且差异巨大。
我的思考
大多数的人都是短视的,没有长期的观念,只能看到眼前的利害关系,并进行决策
因为时间就是生产资料。与此同时,我们一生的所有收获 ,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归根结底,都是从时 间 (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里挖出来的
人群开始按照“个、十、百”的大致比例分化,比如一个地主,十个长工,一百个短工。虽然这个比例相当粗略,但地主最少,长工多一点,短工最多,这个事实从未变过。长工的酬劳,按月结算甚至按年结算。短工呢?按曰结算。地主呢?自己给自己结算,而且是最后结算。
我的思考
人群中,拥有长期观念的人,永远只有少数
在任何 时 代 里 ,从远古到今天,都普遍存在白手起家的案例。只不过,穿过表象看透实质的话,致富的最重要因素从来都不是勤俭,而是持有长期观念。在物质贫乏的时代里,谁不勤劳呢?谁不节俭呢?不开源 节 流 ,就没办法长久,不长久的富裕和贫穷事实上并无太大差别
时间观念对人群分层的影响如此深刻,以至于三层层结构如此稳固。不管社会学家们用什么样的称呼,“阶 层 ”也 好 ,“阶级”也 罢 ,三层结构从未发生变化
,永远自顾自地存在着,你再看看现在的公司结构就知道了,有区别吗?普通员工的工资结算时间跨度最短拿月薪。管理人员呢?拿的是年薪。企业主呢?最后结算 。没区别,还是老样子。这是有固定工作的,没有固定工作的呢?去 “打零工”,拿曰薪或时薪。
今天的我们完全可以主动培养自己的长期观念,主动延长自己的思考时间跨度。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主动思考远比自己的一生更远的未来。其实这不是直到今天人们才有机会去做的事情,想想那些存续千百年的大家族就知道了,它们都有家训,若是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跨度和长期观念的话,他们无论如何都想不出那些最终被证明极为有效的教条、原则
想要过上好日子,就去想办法不断延长思考时间跨度 ,这就是真把时间当朋友的核心方法论,亘古不变,就这么简单。
勤劳与节俭也许的确有必要,但它们都不够充分;而足够好、足够强的长期观念才是真真切切的充分必要条件。培养长期观念到底有多重要,已经无须进一步论证
30.人间正道不一定沧桑
简 单 讲 , 一 切 的 不 公 都 是 暴 力 造 成 的 ,无论是坑 、蒙 、拐 、骗 、偷 ,还是耍赖,甚至干脆明抢,都是不同程度的暴力。或者反过来讲,暴力几乎是公平的唯一敌人。
一切的冲突都事关利益。曾经,解决冲突最简单、 直 接 、粗 暴 、有效的方式就是采用暴力,但是这种方式不可持续。
人类早就发现了和平的价值 、妥协的必要,以及共赢的可能。而人类社会进步的过 程 ,从某个角度望过去,本质上就是逐步消灭暴力的过 程 。在更好的社会里,和平更可取,妥协更必要,共赢更可能。
在 平 静 对 待 “当下依然存在的不公”的同时,能看到不公正在减少的趋势,对任何普通人来说,都是极大的解脱与慰藉。与此同时,这也意味着希望。
总结
《财富的真相》的所有内容,都基于以下几个事实:
财富来自生产,也出自自身;
时间是终极的生产资料;
钱是万物的存储;
钱是最灵活的生产资料。
而最终的结论用一句话讲就是:
在这个越来越好的时代里,只要把时间花到自学 、生产、销售、投资中就能赚到钱,然后还有很多的事情值得做。
我知道这一点点简单至极的知识,对我自己的家人的确有用且必要 。我也希望这本书对你有用,你可以用它扎扎实实地改变自己的生活。
反 正 ,在这个越来越好的时代里,其实人人都可以白手起家, 也都可以且应该花掉时间赚到钱,做更多的事。